推广 热搜: 教育  家庭  学习  教育资讯  幼教  家庭教育  初中  高中  小学  家庭教育帮 

最爱孩子的你为什么成了孩子口中的“祸害”

   日期:2024-09-06     来源:www.kaoyuwan.com    浏览:524    
文章简介:什么?我明明最爱孩子,如何成了孩子口中的“祸害”?“我都是为了他好”,如何孩子跟我有了那样多仇,那样多怨?豆瓣上有一个反爸爸妈妈小组,这小组有着一个让父母看了之后,感到心惊肉跳的名字——“爸爸妈妈皆祸害”。小组里,是一群在爸爸妈妈的管教中自...

什么?我明明最爱孩子,如何成了孩子口中的“祸害”?

“我都是为了他好”,如何孩子跟我有了那样多仇,那样多怨?

豆瓣上有一个反爸爸妈妈小组,这小组有着一个让父母看了之后,感到心惊肉跳的名字——“爸爸妈妈皆祸害”。小组里,是一群在爸爸妈妈的管教中自感觉到了伤害的孩子,站在了爸爸妈妈的对立面。

这类孩子,是否有点太偏激了,还有哪个能比爸爸妈妈更爱你。

可是,中国教育报做了一个问卷调查并向用户发起了讨论,8成调查对象对“爸爸妈妈皆祸害”的说法表示部分认同!并且,85%的父母承认自己对孩子导致过伤害!还有一些父母的语音留言,坦言自己在无意识中伤害孩子!

想想也有道理,爱孩子是爸爸妈妈的天性。但,怎么样爱孩子,却不是天生就会的!做爸爸妈妈的,有什么不经意的行为就会伤害了孩子呢?不想成为“祸害”,父母该如何做?让大家听听网友们的怎么看吧!

父母,你是否也如此做?物质给予,缺少精神上的交流

父母,你真的伤害过孩子吗?你如何就伤害了孩子呢?

大家的调查数据显示,孩子产生“爸爸妈妈皆祸害”的感触,20%的父母觉得是由于“爸爸妈妈对孩子的感情表达不当”。归根结底,这是爸爸妈妈和子女之间的交流出现了问题。

网友@杨菁说,把问题完全归咎于爸爸妈妈有的牵强,想想小时候大家不缺少玩伴,爸爸妈妈的关注也不全部在大家身上,深层次的问题是精神上爸爸妈妈子女之间的成长脱离出了问题,这是综合原因引发的。

网友@菜头说:爸爸妈妈都是从物质上关心孩子,而没真的在精神上关心孩子。没精神上的交流,自然而然就会出现代沟,相互不理解。

网友@张丽则表示:有时,爸爸妈妈总会自以为是地帮孩子“规划”一个他们觉得无限美好的生活,自作倡导地将我们的期望加注在孩子身上,而极少与孩子交流。其实,他们未必真的认知我们的孩子,不了解他们需要什么,合适什么,而当孩子不“服从”时,有些父母又过于专制。

爸爸妈妈以他们的方法爱孩子,关心孩子,以为给孩子最好的,让孩子穿美味好就是爱了。爸爸妈妈给予的爱,孩子心里是接收不到。由于孩子则期望爸爸妈妈信赖自己,“放养”而非“圈养”。也就是说,爸爸妈妈给予的爱和孩子想接收的爱不匹配。

缺少尊重,不把孩子当独立的个体

“在我眼中,你永远都是孩子,无论你是多大岁数!”

这句话是否非常耳熟?不少父母一直以如此的心态对待我们的孩子。不想孩子摔跤,不想孩子失败,早早为其规划一生,学校、工作、结婚一手包办,甚至连孩子的孩子也不愿放过。

网友@飞天在后台留言说:孩子小的时候送孩子学各种兴趣班,既不问孩子是不是喜欢,也不管孩子是不是有天分,孩子的童年就是围着兴趣班、围绕着学习转。爸爸妈妈忙着接送,忽视了训练身体,忽视了教孩子做家务,忽视了孩子我们的选择。

这种事情,你做过没?

“目前的家庭教育特别是爸爸妈妈祖爸爸妈妈确实存在一些问题,包含界限不明确,该给孩子的自由选择权利没给,而是用命令或是强制性的,让孩子按大人的想法去做,没尊重他们的选择权。包含一些生活的体验,譬如失败,这类孩子该有些体验都被剥夺了。”网友@黄艳说。

把工作情绪带回家,冷暴力导致间接伤害

“大家真的太累了,面对孩子,不可能十全十美!”一位父母说。

是的,父母太累了,也有情绪,也有困惑。可是,父母真的不是那样好当的,由于家庭教育中,孩子最受不了委屈,第二是冷暴力。

问卷中,大伙基本都觉得家庭教育中爸爸妈妈的一些行为会给孩子带来伤害,其中最为突出的一点就是间接性人格伤害,有时候这就发生在爸爸妈妈情绪不好,太累了的状况下。

网友@镌絮说:父母有情感有喜怒哀乐,有时这类情绪,特别是不好的情绪,会带给孩子不可磨灭伤害,给孩子心灵深处导致非常大的痛苦。

有时,父母比较忙,容易忽略孩子,对孩子不耐烦。甚至有的父母在工作上遇见不顺心的事,把情绪发泄在孩子身上。长期以往,孩子会变得过于敏锐、不自信或刻意曲迎别人;也有些孩子掌握了爸爸妈妈的冷暴力方法,变得非常冷漠,没一般孩子的喜怒哀乐,对别人也是漠不关心。

孩子,为什么我会不小心伤害你?“大家仿佛太看重那个结果了”

当孩子和爸爸妈妈说想玩时,有的爸爸妈妈会说:“好,宝贝,我和你一块玩。”有的爸爸妈妈会说:“你该学习了!”

@在水一方:每个孩子都像一棵树,他们都要长成他们该有些姿态。可是有的爸爸妈妈想让他们开花,有的爸爸妈妈想让他们结果。所以爸爸妈妈对他们修修剪剪,想让孩子往他们期望的方向进步,不考虑孩子的感受。有时,孩子可能想当平凡普通的小草,但大人以爱得方法培养,为了迎合他们,孩子非常辛苦。

著名儿童教育专家卢勤觉得,目前不少爸爸妈妈的局限性就是“只有考第一才算有出息,只有考高分才能上重点,只有上重点才有好工作,好工作才能找到好对象”。

“孩子,应试教育,让大家重压很大啊!”

应试教育,不只伤害了孩子,也给父母带来了巨大的重压。

中国的教育考试是选拔性的。小升初、初升高,高中再升大学,孩子面对这类感觉有重压,却不知,爸爸妈妈也是重压山大!

网友@百合:这和教育规范有非常大的关系。义务阶段孩子要学习的太多,英语课、体育课、政治课等等,每门都是考试项目。最后,千军万马独木桥,考上大学就放松了。

父母从婴幼儿园开始就盯着哪间学校好,等孩子到了上学年龄,一掷千金买学区房,就为了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。上课之余,还给孩子报了不少兴趣班,自己不只上下班还要定时定点接送孩子。孩子一旦成绩稍下滑,父母比孩子都紧张,快点问老师、问班主任什么问题,生怕孩子落在其他人后头。

在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看来,目前中国的考试招生规范本身就会致使中国家庭教育的一些问题。但,目前父母只重视孩子的学习的话,最后致使的结果就是忽视孩子除去成绩教育以外的其他教育,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、素质教育。

“大家没上岗证,也需要成长呢”

当爸爸妈妈,无需什么资格考试,但不代表每一个爸爸妈妈都合格。

@笨笨:在当爸爸妈妈前,都没做过什么培训。也没什么上岗证,都是爸爸妈妈自己一路探索过来。等到孩子成年了,才发现当初在教育孩子方面存在非常大的误区。

@沧海:爱之深,责之切。目前的孩子比过去七十年代的大家有更多的独立思想,也更敢于去需要自己想要的东西,特别是精神层面的需要。这是父母和孩子之间矛盾的对抗,不止是一方面引起的。不会也不会做父母的爸爸妈妈实在是太多了,大家没经过培训就自然而然的,到了做爸爸妈妈的年龄。有时,父母的出发点没错,方法可能不合理。每一个问题儿童的背后肯定有个有问题的父母。大家只能期望父母和孩子一块进步,防止矛盾。

不想成为“祸害”,你该如何做?

或许你的孩子活泼好动,喜欢一些你不可以理解的稀奇玩意!作为父母,需不需要反对孩子的兴趣喜好?

或许你的孩子独立性非常强,有我们的想法!作为父母,是否主导影响孩子,让孩子按着我们的想法走?

或许你的孩子成绩很好,排名前列但一直不是班级第一!作为父母,是否应该需要孩子再努力,争取拿第一?

不了解?记者不想讲什么大道理,看看一些知名人士是咱们说、如何做的,看看能否对你有点启发?

白岩松教子:考第一就断绝父子关系

中考试前,白岩松和儿子开过一个玩笑,“你如果考上了北京最好的高中,我跟你急,你如果考了第一,就跟你断绝父子关系。”

白岩松曾给孩子寄出了一封“生活邮件”,邮件中特别强调“不争第一”。他觉得,当了第一的人或许是脆弱的,众人之上的滋味尝尽,如再有下落,感受的可能就是悲凉,于是,就将永远向前。站在第一地方的人可能不是胜者,每一次第一一直一时的风光,却赌不来一世的顺畅。

黄菡:孩子的学习,我不会去辅导

对女儿的学科学习,我从来没辅导过,即使是我能辅导的,我也不会去辅导。由于我感觉这应该是由她自己做的事情啊。我培养她的目的就是自己可以独立生活。

假如她碰到困难,她要掌握寻求帮助,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忙。譬如我会问她,你近期这期间,学习上有困难吗?这个困难是正常的还是不正常的?若是不正常的,譬如说在一门学科一段常识上的同意上确实有障碍,我就会问,你需无需找老师来辅导?你想找哪儿的老师来辅导?这类我都会“依靠”她的经验。

徐小平:当爸爸妈妈和孩子建议相左,如何解决?

我的两个儿子个性不同,在加拿大出生,美国念大学,但在十五六岁之前的梦想居然都是当摇滚巨星。每天在家弹吉他,唱歌。我陪着他们弹吉他,鼓励他们。我赏析着,也觉察到,他们并没显示出巨星的特点。但这没关系,鼓励孩子自由进步,鼓励他们追求我们的兴趣,无声无息,兴趣或许会变,但生活的方向也就会一点点找到了。果然,孩子们摇滚歌星的梦非常快做完了,但对音乐的探索,已经成为他们常识结构的一部分,会让他们受益。

随后,小儿子迷上了烹饪。十二三岁时,报名了一个烹饪班。我从震撼中听到这个消息后,还略微不悦。不过,我忍住了,非常快说服了自己,不应以我们的好恶来决定孩子的生活,转而支持他。目前,他们几个男生出去玩,自己携带烤箱,拉风。你可以想见,会多受女生欢迎。

是否从他们的经验中遭到启发?别气馁,每一个父母都不是完美的,如何当好爸爸妈妈,不成为孩子心中的“祸害”,没定论,也没榜样可以学。只能说,需要爸爸妈妈自己好好考虑,不断学习,依据孩子的状况,再对与孩子的相处方法进行调整。

 
打赏
 
更多>热门阅读

推荐图文
今日推荐
点击排行
网站首页  |  关于我们  |  联系方式  |  使用协议  |  版权隐私  |  网站地图  |  排名推广  |  广告服务  |  积分换礼  |  网站留言  |  RSS订阅  |  违规举报